4月22日晚,“喜阅”读书月系列活动之“纵横论坛”第十八期《医员工职业前景展望》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医学界”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交大员工陈奇锐,上海德达医院副首席运营官、德西门诊部总经理潘静应邀前来,为在座同学介绍了中国医疗市场发展趋势、高端医疗机构的用人要求。
讲座开始,陈奇锐先通过两个小故事,形象地介绍了现今中国医疗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医疗服务需求高速增长,但优质医疗供给仍相当缺乏;虽然在“医改”进程中还面临着种种问题,不过未来的发展趋势仍是值得憧憬与期待的:比如公立医院改革将进一步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移动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会带来医疗产业升级,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也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趋势与社会老龄化,医务人员职位需求数将持续上升;医疗薪资水平也将因市场化而“与国际接轨”。讲到这里,陈奇锐提出了一个哲学意味的话题:幸福人生从何而来?他分享了自己的入学、就业、发展经历,表示“从事喜爱、擅长又有社会价值的事业”才最幸福;并勉励大家坚定医学理想,因为“医生的职业天然神圣”。这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于未来方向的深入思考。
接着,潘静也从人生经历谈起,打开了话匣。她14岁开始学习护理,17岁以优异的成绩从护校毕业,24岁当上护士长;此后又在新西兰取得执业护士资格,并走上了医疗管理工作的道路。从2004年回国至今,她在多家外资、合资医院担任职业经理人,见证了高端医疗市场的发展。比照国外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她提出了“TOP”医生的理念:“T”是指“信任(trust),因为患者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了医生,只有赢得患者信任才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而取得信任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医疗沟通”是否得法;“O”是指“出色的技能(outstanding
skills)”,即过硬的医疗技术是执业基础;“P”是指“以患者为中心(patient-centered)”,要将这种理念真正体现在行动中,而不仅仅是口号。
在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疑问、与两位嘉宾交流。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如何学习医患沟通”的问题,嘉宾们表示,有效医患沟通最需要的是人文修养,提高沟通能力要从改善自我修养开始,“就像交朋友一样,自己好别人才会信任你”。潘静也提到,医员工不妨多走入临床,近距离观摩、学习优秀医生的沟通技巧,并表示愿意为交大yl23411永利员工提供医学人文见习的机会。
讲座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两位嘉宾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为同学们带来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也让大家看到了“为梦想而奋斗”的榜样。